
SERVICE PHONE
363050.com发布时间:2025-07-20 18:46:54 点击量: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江苏足球联赛,足球赛程,积分榜,城市足球队,业余足球,聚焦2025江苏城市足球联赛,提供实时赛程、积分榜、队伍信息、直播入口与报名指南,汇聚全省热爱足球的城市代表队,打造属于江苏人的足球狂欢!我问了身边不少热爱踢球的朋友,大家对最近网络上爆火的“苏超联赛”怎么看?几乎所有人都坦言根本没看过,也完全不感兴趣!原因很简单,没人愿意看,因为那些联赛球队水平远远不及我们自己的球队,没必要去关注;而不关心的根本原因则是,即使炒作得再热闹,也培养不出哪怕一个中甲水平的合格球员!
哦,差点忘了介绍自己,我是胡铁瓜,土生土长的大连人。我们从小在大连这个足球城长大,踢球时遇到的队友和对手里,有不少国脚级别的高手,接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球员更是大有人在。所以我说这话绝非夸大其词,而是因为我们真有底气和实力!
不过今天我不是想聊苏超,坦白说我对它没兴趣。我们球队聚餐时,谁要是说自己看苏超且准备大谈特谈,基本会被当成球盲。今天我想聊的,是被吹得天花乱坠的日本高中足球联赛。这个联赛的观众席比J联赛还热闹,氛围也很火爆,这点和苏超挺像;但同样相似的是,这个联赛对提升本国足球水平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说到日本高中足球的霸主,公认是青森山田高中。要理解它在日本高中足球中的地位,可以把它比作篮球漫画《灌篮高手》里的山王工业!这支球队连续21年打进全国大赛,过去七年里6次杀入四强,3次夺冠。2022年决赛现场,观众多达4万余人,共同见证了他们的辉煌时刻!
这所高中的训练强度极其高,甚至能让刚退役半年的日本前国脚都吃不消。但令人奇怪的是,青森山田培养出来能在职业足球立足的人才却少得可怜,几乎微乎其微!
青森山田的球员们生活几近“半职业化”:每周训练6天,每年训练日数超过300天,训练时间和体能消耗远超一般高中生,甚至比部分职业梯队的同龄人还要严苛。
球队主教练叫黑田刚,已经执教青森山田高中足球队长达22年。我真怀疑这位教练当年是不是偷偷学了中国“体工队”的“三从一大”训练法(“三从一大”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这是中国体育界60年代提出的训练指导思想,曾广泛应用于足球等项目)。我不是瞎说,我队里一位前辈足球专业出身的兄弟曾亲眼见过,日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确实派人来中国学习训练方法。
黑田刚的训练重点就是跑位、对抗和高强度!他把青森山田打造成了日本高中足球界的“衡水中学”——技战术极其功利化。数据显示,这支队伍在全国大赛决赛中的控球率、传球次数以及个人突破数据都相当普通。他们获胜的秘诀是直接且高效:靠边路传中、高强度压迫下的快速反击,以及充分利用身体优势的激烈对抗。
而且,除了在高中联赛中称霸之外,这支队伍几乎没有别的贡献。2016年,黑田刚带队拿下日本高中锦标赛和高元宫杯双料冠军,被称为“队史最强”。但到了2022年,这支被誉为“最强高中队”的成员中,没有一个能在J1联赛稳住脚跟,在J2仅有少数人能打替补,在J3踢主力的也不过寥寥几人。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支球队长期吸纳各地被职业梯队淘汰或未被选中的“边缘球员”,用近乎军事化管理和远超常规的“三从一大”训练法。极端强调身体对抗、牺牲技术培养空间,一切为了短期成绩最大化,这和中国过去体工队时代以及一些急功近利的传统青训模式核心理念上几乎无异,只是他们严格执行年龄审查制度而已。
所以说,真正推动日本足球近年来飞跃进步的青训体系核心,根本不是这个每年一度的全国高中锦标赛。像1988年诞生、2011年改制为联赛制的高元宫杯U18超级联赛,才是日本青训精英们长期、系统竞技的真正舞台,只不过它的关注度远不如高中联赛。这听上去,是不是让人想起了中超远不及苏超的那种感觉?
另外,有些在职业联赛有过经历的青森山田球员,转学到这里的目的也颇有意思。比如队长乡家友太和核心球员中村俊太,他们都曾在J联赛职业梯队效力,但因觉得自己在职业队的发展前景不明朗,选择转学来到青森山田。对他们来说,这里更像跳板,借助全国大赛这个大舞台的曝光度以及在这支强队的表现,吸引职业球探关注,从而争取职业合同。这种“曲线救国”的打法确实奏效,毕业后两人分别进入J1的神户胜利船和J2的山形山神,俨然成了足球圈的“流量明星”。
从宏观角度看,青森山田模式的足球人才产出效率和高度同样面临质疑。以2019年高元宫杯冠军阵容为例,虽然有三国肯尼迪(后加盟福冈黄蜂)、檀崎龙孔(后加盟札幌冈萨多)等因高中辉煌被职业俱乐部预定的球员,但五年后回顾他们的职业轨迹,能在J1稳定出场、成为核心的几乎凤毛麟角。对比德国、西班牙顶级俱乐部青训学院每年稳定向顶级联赛甚至欧洲五大联赛输送新秀的效率,这种标志性“三从一大”、极端追求短期成绩的高中足球豪强模式,在培养顶尖职业球员效率上明显落后。毕竟,巴萨高中校队也没能培养出梅西!
当像久保建英(巴萨/皇马青训)、堂安律(大阪钢巴青训后直接留洋)等新一代球星越来越多直接从职业俱乐部青训学院脱颖而出,甚至跳过国内职业联赛直接登陆欧洲时,日本高中足球的竞技价值,连为J2、J3联赛及大学足球联盟培养输送合格职业球员的能力,都显得捉襟见肘。
而且,这种现象并非日本足球独有,早在日本棒球领域就存在。日本体育的通病是看高中球队好坏,主要用未来能走上职业舞台的人数来评判,而不是看高中阶段表现多强。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温格当年东渡日本去名古屋执教,刚到就被“三从一大”的训练强度吓坏,马上对队员们说:“别再这么拼了,该休息就休息!”
天天拿日本高中联赛的观众数说事,其实毫无意义。他们的高中联赛人气高,更多是宣传做得好,很多中二病的日本年轻人去看更多是为了感受所谓“青春气息”,和足球水平几乎没啥关系!所以,日本人看高中联赛,就像我们中国人看苏超,纯属娱乐消遣。谁要真觉得这两者水平高,那我只能说,我们还是尽量尊重他们的足球认知吧!